西媒關注中國空巢老人:鼓勵子女獨立 但孤獨失落|空巢老人|子女_新浪新聞
原標題⠨忥꒩注中國“空巢老人”:鼓勵子女獨立 但仍孤獨失落
參考消息網3月6日報道 西媒稱,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同時老齡化現象也引發討論,空巢老人現象的日益加劇引發社會關注。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3月4日刊文稱,空巢現象主要影響60-80歲的老人,他們的子女因工作、學習和婚姻等原因被迫與父母分離,這些老人因此變得抑鬱、悲傷和痛苦。
文章稱,雖然不是一種醫學臨床狀態,但是孤獨和失落是大部分空巢老人的感覺,而與此同時,絕大多數父母還在鼓勵子女生活獨立,讓他們遠走高飛的經曆是痛苦和難以克服的。
文章還稱,在中國,大部分孤獨老人生活在偏遠的農村地區,他們的子女進城務工,這就為農村帶來了另一個越來越嚴重的現象,那就是留守兒童。
文章稱,空巢家庭有三種類型:一是老兩口沒有子女;二是老兩口有子女但是獨自居住;三是老兩口有子女但是子女在遠方。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出現了一種新的家庭結構,即4:2:1型,4位老人加一對夫婦和一個孩子,這就使得老人難以得到專門的照顧,因為作為家庭主力的夫婦必須先勞動賺錢,這就迫使他們離家工作,留下4位老人照看孩子,這種模式必須在老人身體和情感允許的條件下才能運行,然而也有老人認為照看孫兒不是安度晚年的理想方式。
文章稱,問及年輕人對當前老年人生活狀態的看法時,多數人認為空巢老人生活孤苦。上海大學的一位網友表示,無論城市和農村,老人都是弱勢群體,老年人的保障不夠充分,家庭裏子女為了生活在外奔波,使得傳統的中國家庭製度瓦解,老人往往沒有年輕人的陪伴而變得孤獨。
文章稱,麵對這種情形,中國政府開始在現代社會大力宣傳傳統價值觀,尤其是注重孝道和親情。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孝道指的是對老人的支持、照顧和尊重,包括儀式和行為等各方麵的內容,麵對空巢老人問題,宣揚孝心和父母的愛成為政府和社會尋求解決老齡化問題的一種方式。
文章表示,在中國,傳統家庭的基礎是家人之間無條件的支持,每個成員各盡義務維持家庭平衡以及尊敬老人。但是現在,尤其是在大城市,核心家庭成為主要家庭模式,有些子女對傳統道德價值觀不再重視,反對傳統儀式,逃避照顧老人的巨大經濟壓力,這或許也是在農村和城市中會出現越來越多空巢老人的原因。
責任編輯:張岩
"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我要点评